幾年前看過沒什麼感覺的書,這幾天拿來重新讀,卻有不一樣的感觸。
一臉撲克臉的海飛茲,一定沒人相信他是會碎碎念,而且一直堅持到底的老師,也大概沒人相信,他是會關心到學生私人、拉琴以外的事的老師⋯⋯這些舉動讓我想起了恩師,當大家著重在她的嚴格與河東獅吼時,我卻對她不經意的關心舉止深深感動。她的一切,潛移默化到我對學生的身上。
回國十年間吧,我從來不喜歡 be a teacher,我以“演奏者”為榮,至今,我仍舊以演奏者為職志,但是,我也喜歡了教學的工作,尤其遇到了可以動腦筋的學生,就讓我充滿戰鬥力。演奏以外,我會管很多,雖然沒有像海飛茲嚴格到女生一定要裙子(這在現在會被說性別歧視吧),但當我跟學生講,上課不能給我看到腳毛跟腳掌學生錯愕的態度時,往往會讓我檢討自己會不會太潔癖。學生有沒有運動,除了學校以外還有做什麼事,學生看什麼書,交什麼朋友⋯⋯我會問,也會碎碎念到好像有控制狂;有些學生跟家長也許會覺得管那麼多、太私人、琴拉好就好了,但我始終覺得,“音樂,就是人格的表現”,學生的身心狀況要正常,才能有“正常”的音樂。
也許,那就是老一派的師生關係吧,但,我想維持這個道統。看樣子,我已經升格成更好的老師了 😂